時間:2023-02-11 15:57:08
“2022年度交通運輸行業智慧低碳技術推薦目錄”評選結果于近日發布。湖南建投集團下屬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湖南省醴潭高速公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常德熠聯新材料有限公司兩家單位,牽頭申報的“鋼渣瀝青路面表面層低碳施工技術”、“高摻量RAP廠拌熱再生瀝青面層低碳技術”、“低碳超薄罩面技術”三項技術成功入選推薦目錄。
交通運輸行業智慧低碳技術推薦活動是在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指導下,由中國交通報社有限公司、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交通工程設施分會、中國節能協會交通節能專業委員會、《交通節能與環保》雜志等單位聯合發起,旨在加快推進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讓綠色技術在行業中有創新、見實效、可復制,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切實提高行業科技水平,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鼓勵行業積極采用先進、適用科技成果。
交通科研院此次報送的三項技術經過組委會初步遴選、研究成果資料介紹、研究團隊視頻匯報答辯等評比評審,成果得到組委會的高度認可,在“道路工程”技術領域中脫穎而出,以兩個A級、一個B級的好成績成功入選2022年度《交通運輸行業智慧低碳技術推薦目錄》。三項科技成果符合國家、產業、技術政策和行業技術發展方向,技術先進、工藝成熟、社會效益突出,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效果,有利于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
01 鋼渣瀝青路面表面層低碳施工技術
針對鋼渣孔隙多、密度大等特點,通過鋼渣顆粒性狀及物相研究、混合料設計優化、施工工藝改進等手段,成功實現鋼渣100%替代粗集料應用于瀝青混合料中,從而減少石料開采、節約鋼渣堆放占用的大量土地。該技術碳減排效益最為顯著,相較于常規瀝青路面,鋼渣瀝青路面在建設期全過程碳排放可降低18%,且由于鋼渣在堆放過程中發生的碳酸化反應,每噸鋼渣的理論最大固碳量范圍為0.33~0.48tCO?,固碳潛能巨大。
02 高摻量RAP廠拌熱再生瀝青面層低碳技術
采用雙重改性性能提升技術,在保證路用性能尤其是低溫性能的前提下,實現了RAP料摻量達到50%,解決了目前廠拌熱再生存在的RAP料摻量和應用層位均較低的技術難題。該技術在建設期全過程碳排放可降低32%,其中在原材料生產環節碳減排效率更是達到41%,當摻加50%RAP,每噸再生瀝青混合料材料費可降低36%。
03 低碳超薄罩面技術
采用骨架密實型間斷級配熱拌瀝青混合料,以及SBS改性瀝青與纖維增強技術,通過特種黏層油實現薄層罩面與原路面超強黏結,厚度為僅為1.5cm。具有降噪、抗滑、耐磨等優點,極大改善行車舒適性。與常規4cm的瀝青表面層相比,該技術節約了近60%的礦料,大幅降低了集料開采環節的能耗及碳排放,同時可節約工程造價40%以上,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近年來,交通科研院依托深厚的交通科研積累,瞄準固廢資源化利用、預防性養護等綠色低碳技術,深耕研究,打造了長湘高速公路“兩型”科技示范工程等一批綠色交通經典之作,特別是以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長江中游典型城市群多源無機固廢集約利用及示范”項目為契機,開展建筑垃圾、道路垃圾、工業尾礦等典型多源無機固廢的資源化再利用研究,形成適應長江中游氣候和固廢稟賦特征的多源固廢制備再生建材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同時,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此次入選目錄的三項技術均已獲得省部級工法,其研究成果先后應用湖南醴潭高速公路、平益高速公路、G319長沙至瀏陽段、G536岳陽至益陽段、山西省長晉高速公路、晉焦高速公路、廣東省廣明高速公路以及地方道路建設,累計應用面積近200萬平方米,成果轉化和社會效益顯著。
交通科研院將以此次入選目錄為契機,聚焦新技術、新材料等關鍵領域,持續加大“四新”技術研發力度,圍繞綠色交通開展科技攻關。同時,廣泛加強合作,積極推進項目應用,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全面貫徹“雙碳”發展理念,讓技術真正“賦能”生產,讓技術真正“轉化”高價值。
作 者丨景 蕊 黃 毅
編 輯丨向宇霖
審 核丨何力杰
審 定丨田西良
Copyright ? www.hsldzd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湘ICP備2023000650號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417號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