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7月,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改革決定,原湖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與原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合并組建“湖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戰略目標為建設世界一流的建設投資企業。這場涉及4萬多名職工的重組,讓湘企在進軍“世界500強”的道路上有了更多想象空間。
為樹牢“湖南建投”品牌共識,擴大“湖南建投”美譽度和影響力,共同打造更強勁的品牌價值,齊心匯聚更強大的品牌力量,集團聯合紅網等媒體策劃推出《湖南建投“旗艦志”》宣傳活動,分期推出集團旗下各單位、各板塊和各條線“王牌軍”以及經典項目,記錄他們在改革征程中的市場拓展之旅,在共建共享中充分彰顯“建投湘軍”的時代風采與責任擔當。
3月17日晚11點,紅網時刻新聞刊發《湖南建投“旗艦志”|湖南六建:70年積累 翻開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獲廣泛關注,目前瀏覽量達185.1萬。現將原文轉發,供大家交流。
湖南建投六建承建的長沙市賀龍體育場。
在湖南建投集團旗下方陣中,老牌國企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簡稱“湖南建投六建”)可謂是品牌旗艦企業,在70余年的發展征途上屢有建樹、屢創新高。
很多人熟悉的湖南烈士公園紀念塔、“中國第一窯”湘鄉水泥廠、長沙火車站、賀龍體育場等地標建筑,都是湖南建投六建的“代表作”。站在歷史新的節點,湖南建投六建在改革創新之路上轉型跨越,高質量發展的步子越來越堅定。
厚重歷史 勇擔使命
時間回溯到1952年。為適應“一五”時期建設需要,湖南建投六建的前身“湖南省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局建筑公司”成立,這也是當時全省第一家省屬國營施工企業。公司先后承建了省政協辦公大樓、大托鋪飛機場、省郵電大樓等大型工程,肩負起重大建設歷史使命。
20世紀60年代,為響應黨中央“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2088名湖南建投六建干部職工先后進山區、下湖區,建成了桃源棉紡織廠、澧縣糧庫、益陽橡膠機械廠等一批民用、工用工程,以豪邁氣概為促進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發展進程奉獻力量。
2003年“非典”來襲時,湖南建投六建臨危受命,500余名干部職工不眠不休,僅用168小時,就完成了湖南省首家非典治療定點醫院安沙醫院的建設任務。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公司帶隊湖南建設系統抗震救災施工救援隊火速奔赴汶川,進行了兩個多月的場地平整、廢墟清理、渣土運輸、危房拆除等抗震救災工作,并出色完成近1300套安置房的建設任務。
2017年,受省委省政府委托,湖南建投六建承擔了9個縣89個安置點901棟共105.45萬平方米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以國企責任書寫了湖南精準扶貧的精彩答卷。
抗洪搶險、災區援建、定點扶貧、捐資助學、消費幫扶、產業幫扶……每一次公益行動,都能看到湖南建投六建人的身影,每一年都帶動上下游數千人就業。湖南建投六建打造的“志愿者聯盟”“星星之火”志愿品牌,每年更是開展志愿公益服務近百次,彰顯了國有企業的忠誠與擔當。
70余年來,湖南建投六建完成企業總產值2386億元、建筑業產值2177億元,創造利潤35億元,近10年上交稅收60.34億元,給湖南地方發展以強有力的支持。
湖南建投六建承接的馬爾代夫瑚湖爾島和胡魯馬累島機場連接道路即中馬友誼大橋連接道路擴建工程。
70余年來,湖南建投六建連續22年榮膺魯班獎39項,獲國家優質工程獎6項及其它國家級、省部級專業獎數百項;獲得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全國誠信典型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國家級綜合榮譽200余項。此外,獲湖南省建筑強企、湖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湖南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省級綜合榮譽1500余項,施工技術員張珍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20人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勞動模范,各種榮譽伴隨著企業發展,一路沉甸甸。
開拓市場 敢于創新
在湖南建投六建發展史上,敢于承擔重大使命,勇于拓展內外市場,已經成為一種企業慣性。
當年改革開放的號角一吹響,湖南建投六建就提出“跟著投資導向走,圍繞市場熱點轉”經營戰略,開始走出長沙,南下特區、進軍海南、挺進北京,不斷拓展外部市場。“走出去”的收獲不少,湖南建投六建先后承接了深圳芙蓉大廈、海南天宇大廈、北京密東廣場等重要工程,在外省市樹立了“建筑湘軍”的良好形象。
現在,湖南建投六建的市場觸角早已遍布全國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響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湖南建投六建在京津冀、雄安新區、海南自貿港、新疆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主動優化完善市場經營布局,搶抓發展機遇,承接了北京西城區老舊小區改造、雄安新區容城菜市場改造工程、海南成美國際醫院、新疆S232布爾津至喀納斯機場段公路等重要工程。
在超高層領域,湖南建投六建建成了廣東番禺第一高樓奧園國際中心(198.3m),在當地引起極大轟動;2019年郴州248米超高層郴州錦馬時代中心開工,再次刷新城市天際線。在大型公建領域,打造了一批如湖南美術館、醴陵陶瓷會展館、懷化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有影響力的重點項目。在基建領域,“三干兩軌”重點工程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湘潭段)助力長株潭實現“半小時經濟圈”,永順縣溪州大道、司城西路、溪洲隧道及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書寫“地下長龍”奇跡。
湖南建投六建承接的廣西南寧市豐林木業5.98MW 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EPC總承包工程。
在新興領域,湖南建投六建緊跟發展趨勢,建設了上海建發物流園、鳳臺縣顧橋鎮水面光伏電站、長沙地鐵2號線西延二期工程映日路站土建項目。公司還拓展投融資業務,如長沙科大佳園是以“代征、代建、代售”方式實施的典型代表,六建產業園是完善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長沙經開區產業員工生活配套園是公司PPP項目中的示范典型,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公租房項目,崇左片區開發開創了“崇左模式”,逐步實現小投資帶動大施工。
湖南建投六建還開拓海外市場,上世紀八十年代邁出國門,就援建過也門、布基拉法索等項目。2016年6月,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號召下,湖南建投六建業務遍布西非、東南非、東南亞、中東等地區,承接了援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中馬友誼大橋連接道路擴建、援塞舌爾廣電中心等多個重點項目。2018年7月22日,中國國家領導人同塞內加爾總統共同出席援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金鑰匙”移交儀式,更是為海外拓展寫上了輝煌的一筆。
隨著市場不斷拓展,湖南建投六建經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1年,突破100億元;2016年,突破200億元;在連續疫情影響下,2021年,突破400億元大關,2022年承接經營合同額435.36億元,實現利潤6.5億元。這樣的一份成績單,在近年國際環境多變的背景下,殊為不易。
湖南建投六建援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項目。
改革不止 領先一流
市場經濟,瞬息萬變,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
首先是制度上的改革創新。上世紀末,湖南建投六建首推“三層(管理層、勞務層、供應層)分離”和項目全額承包制,這是全省乃至全國同行中的創舉,使項目班子的責權利得到了有機統一。
此后,湖南建投六建又開省內建筑企業資本運營之先河,相繼成立了17個專業子公司、13家區域分公司,推動企業從低端的單一經營型向高端的復合經營型轉變,經營觸角向房地產、鋼結構、機電安裝、設計等產業和專業延伸。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湖南建投六建堅持“創新、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推行目標制示范性項目管理改革,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任務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22年底,湖南建投六建全面完成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改革工作。公司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規范董事會建設,推行外部董事制度,著力調整優化組織機構,提升公司管理能力,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行動,編制管理標準化分冊……總臺賬56項,完成率100%。
2023年,湖南建投六建定下了七項重點工作,穩中求進的同時,堅持品質攻堅和深化改革,堅持價值創造和系統防控,朝著世界一流企業方向繼續邁進。
湖南建投六建將圍繞建設一流企業目標,聚焦重點發展領域,全面攻堅新興行業市場,提高營銷“含金量”,搶抓工程總承包市場,積極探索投融資+工程總承包模式,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增值服務功能。
湖南建投六建援塞舌爾廣電中心項目實景 。
同時,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實施,湖南建投六建持續深化綠色建造試點,要求所有新開項目都要進行碳排放計算和采用減碳節能措施。如六建產業園一期項目,作為湖南建投集團第一批綠色建造試點項目和第一批碳達峰碳中和先進典型案例,在前期規劃以及施工過程中通過貫徹落實綠色施工、使用綠色建材、采取建筑垃圾減量等碳減排措施,累計節約施工成本約380.56萬元,累計減少碳排放量約1221.23噸。
在科技創新方面,湖南建投六建也屢有斬獲。早在“十一五”期間,湖南建投六建就獲得“全國建筑業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先進企業”榮譽;2017年起,連續5年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湖南建投六建先后獲得國家級科學進步獎1項,國家級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3項,國家級綠色施工示范工程2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2項,獲國際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7項,國家級工法5項,科技創新力量為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厚實基礎。
回首過往,湖南建投六建70余年的積累,隨手打開都是一部厚重的國企改革創新史。
眼下,湖南建投六建大力推行“產業經營+資本運作”雙輪驅動,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推動企業向效益型、質量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升級。未來,將為湖南建投集團邁入“世界一流建設投資企業”提供更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