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9-24 10:54:25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集團開設“建筑里的故事,這些年湖南建投這樣為國慶獻禮”專欄,旨在以建筑為載體,深入挖掘項目建設中那些用實干爭創一流、用青春奉獻祖國的感人事跡,講述一代又一代湖南建投人懷著家國情懷、接續奮斗的故事,彰顯湖南建投集團始終服務國家戰略、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的國企責任擔當和匠心創新精神。
本期聚焦湖南建投四建集團建設千里湘江第一橋--湘潭一大橋的故事。
湘潭 ── 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鄉,素有“小南京”之美譽。
小時候常聽父輩們講,上世紀五十年代,那時候的湘潭被湘江分隔為東、西兩部分,來回兩岸全靠輪渡過江。
1959年,經過中央的批復,湘潭一大橋工程于11月2日正式破土動工。該大橋全長605.22m,由9墩8孔、凈跨60m、上承式肋型鋼筋混凝土拱橋與18.5m實腹板拱的東西引橋組成,包括東西引橋在內,總長1515m,橋面寬21m,車行道16m,兩側人行道各2.5m,車行道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總投資1400余萬元。該工程由當時駐湘潭的“湖南省第四工程公司”承建。
鋪設沉井的下水滑道
運輸予制構件下河的機橋碼頭
鋼拱架在浮船鷹架上的全貌
夾木拱盔吊裝
鋼拱架就位后的全貌
湘潭一大橋竣工全景
六零年,正值大躍進開始,我們國家進入“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物資匱乏,吃、穿、用非常奇缺。加之,施工條件差,施工技術落后,更別說有什么專業的大型施工設備。根據“自力更生、土洋結合、以土為主、力爭外援”的建設方針,拱肋的搭建,靠在江中搭建腳手架,再將拱肋在湘江上空連接。總而言之,整個大橋的建設打的是人海戰役,施工現場數以千計的作業人員,手挖肩挑,土法上馬,勞動的場景十分壯觀。當時,中蘇關系緊張,蘇聯撤走了專家,可以說,湘潭一大橋是我們自力更生的產物。
1961年10月1日,歷時一年零11個月,在全國人民狂歡國慶的喜悅中,湘潭一大橋正式通車,創造了公路大橋建筑史上的奇跡。通車那天,紅旗飄飄,鞭炮震天,鼓樂齊鳴,數以萬計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族人民和湘潭市民一起雀躍著、鼓舞著、歡呼著!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兼湘潭地委第一書記華國鋒為大橋通車剪彩,數十輛大小汽車列隊緩緩從橋上駛過。這是我們湖南四建人為新中國成立12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那時,這座大橋是全國各族人民和國際友人參觀毛澤東故居的重要通道。后來,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還親筆為其提名──湘潭大橋。可以這么說,這座大橋,相對當時,是對外的窗口;相對現在,是不可移動的文物。
大橋建成后,G107、G320兩條國道得以貫通,湘潭城區交通擁堵問題得以解決。城東與城西連接后,逐漸匯集了大型的商業中心,“江麓”“江南”“湘鋼”“湘錳”“湘電”“湘纜”等大型工廠迅速發展起來,湘潭成了聞名全國的工業基地。
晚霞與大橋交相輝映
據資料記載,施工期間,工程技術人員采用三角交匯法,將基線設在下游,東岸以橋軸線的下游量251.714米作為東岸基線;西岸下游量319.872米作為西岸基線。盡管西岸上游障礙多,采用雙基線核算,最后的間距僅差3毫米,很精準地完成橋軸線測量定位。
當時,為了保證趕在洪水來臨之前完成橋墩的施工,工程指揮部提出了“大戰四個月,保證橋墩出水面”的口號,在這四個月內,搗制混凝土30000余立方米,如期將橋墩搶出水面。全橋吊裝構件4000多塊,總重10000余噸,采用鋼木混合結構物扒桿吊裝方案,如期完成了吊裝任務。
與此同時,基礎施工搭設浮橋的施工船全為木船。由于沒有鐵駁船和挖泥船,工人們就用木駁船載上蘇式吊進行水下作業,裝載蛤蚌式抓斗抓泥,裝載沖擊鉆鑿巖工作。為了防止抓泥時木駁船傾斜而翻覆,工人們就用鋼絲繩將木駁船外加圓木連接在一起,以此穩定船身。
在這場浩大的建橋戰役中,湘潭舉全市之力,全力以赴。當時,除我們3000多名建橋工人外,自愿參加建設大橋任務的義務勞動中有駐潭部隊指戰員,有學生、工人、干部、農民,共計約40萬人次,甚至有時單日就上10000人次。
由于當時的施工條件有限,沒有大型挖掘設備,也沒有足夠的運輸設備,整個大橋的所需取土全靠人工完成。記得那時候的雨湖還只是幾個小小的淤泥水塘,因大橋建設在這里取土,挖出了一個湖。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可以這么說,湘潭一大橋是人工“挖、挑、抬、拉”出來的。
記得湘潭的煤氣工程開工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而這座大橋在當時的建設中就在正橋人行道下預留了過江煤氣管道,還有電訊、電力、電纜暗槽,這為后來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派上了大用場,由此而知,當時設計的預見性、先進性、前瞻性可窺一斑。曾在該工程施工時擔任過工長、后來曾擔任過我們公司科研所所長的陳振謀老先生說:“當時,越南交通部還派來了8名專家駐現場學習長達半年之久”。
湘潭一大橋比長沙的第一座湘江大橋(現在的橘子洲大橋)早了十來年,故有“千里湘江第一橋”之稱。同時,它也是我國最早的大型公路肋拱橋,橋型古樸莊重,尤其是民族傳統風格的亭式橋頭堡,在全國更是罕見。
沐風櫛雨過去60多年了,這座大橋從質量到造型都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一直以來它就是湘潭市標志性建筑,并與這座城市水乳交融著。它定格了湘潭一大橋的似水年華,成為了湘潭市一張亮麗的名片,也見證著湘潭的城市變遷和發展。為此,我們四建人一直引以為榮。
Copyright ? www.hsldzd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湘ICP備2023000650號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417號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