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6-27 10:24:10
6月13日,今年第1號臺風“蝴蝶”在海南島登陸。接到預警的第一時間,湖南安裝海南文昌項目部便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大家分工明確、秩序井然,表現出急而不躁、穩中有序的從容,最終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風雨過后,光伏組件完好如初。
這份從容,源于一年前與臺風“摩羯”正面交鋒的硬仗。
2024年9月,超強臺風“摩羯”肆虐海南,海口、文昌等地光伏發電項目遭受重創。剛剛建成的海南文昌光伏項目同樣損失嚴重,然而卻憑借建設階段嚴格的質量管控,成為周邊同類項目中“損失最小、恢復最快”的項目,還在此次挫折中催生出一場從管理到技術的全面升級……
△項目管理團隊合照
海南文昌光伏發電項目是湖南安裝迄今承接的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儲能EPC總承包項目,由上海分公司負責EPC總承包,湘安新能源負責設計、采購,占地面積約1600畝,建設規模100MW,配建25MW/50MWh儲能。2024年4月完成首次并網,9月初遭受臺風侵襲,9月底恢復2MW并網發電,是“摩羯”臺風受災中心區域首個實現并網發電的光伏電站,12月恢復全容量運行。
01 風起云涌,嚴陣以待
△臺風到來前
接到超強臺風預警后,項目部第一時間著手制定防臺預案,細化責任分工:非固定材料轉移,臨建辦公區撤場,沙袋、發電機、食品等應急物資儲備,保險續保……所有人各司其職,緊張有序地布置防臺工作。
項目經理 談文
9月6日11時,項目經理談文帶領團隊完成了最后一輪檢查并安全撤離。
16時20分,臺風“摩羯”正式突襲,現場瞬間風速達62米/秒。“17級以上的超強臺風,威力超出預期,停水、停電、信號漸弱,強風撞擊著窗戶發出陣陣嘶鳴,窗外是吹雨化霧的一片蒼茫。”項目綜合員洪悅月回憶道。
狂風肆虐至晚上8點才稍稍平息,就在人們以為臺風即將過去時,它卻猛然殺了一個“回馬槍”。借著時有時無的信號,大家揪心地看到駐站同事發回的視頻——不少光伏組件被大風掀飛,化作漫天飛刃,在反復撞擊中損毀。經過數小時的忐忑煎熬,這場災難終于畫上句號。
△受損細節
令人欣慰的是,項目整體受損情況比預期要好很多。“我們在建設之初,就考慮過海南自然災害對光伏電站產生的影響。”談文表示。
項目團隊建立了一套有針對性的質量管理措施,在管理體系方面,執行“五嚴”管控、“四級”把關,對防風關鍵點實行“舉牌驗收+影像存檔”雙重保障。在工藝創新上,應用預應力支架安裝技術,通過扭矩扳手和張力檢測儀雙重控制螺栓緊固度,以近乎苛刻的質量要求,實現了工程“零缺陷”交付,也為項目成為此次臺風區域內受損最小的標桿項目奠定了基礎。
02 全力搶修,與時賽跑
△臺風后受損情況
臺風過境后,項目部連夜奔赴升壓站勘察災情、為駐站同事送去物資,沿途滿目瘡痍,曾經熟悉的進站道路被連根拔起的樹木、扭曲變形的鐵塔層層封堵。
項目總工 謝偉
安全施工員 鄧方平
時間緊迫,項目總工謝偉和安全施工員鄧方平帶領青年突擊隊員謝梓元、李澤鑫,拿著刀斧清除路障。汗水濕透衣衫、雙手磨出血泡,他們沒有絲毫退縮,謝偉不顧扭傷的腰咬牙堅持,大家埋頭苦干,硬是開出一條“綠色通道”。
搶修期間,風雨尚未完全止息,光伏支架扭曲變形,高壓線路搖搖欲墜,每處裸露的電氣接口都可能成為“導火索”。為消除光伏板與匯流箱進水短路可能引發的電氣火災隱患,鄧方平與謝梓元冒雨進行匯流箱緊急斷電處置。他們踩著齊膝深的積水,小心避開可能墜落的殘骸,戴著防護手套一絲不茍地規范操作:斷開直流開關、掛上警示牌、做好詳細記錄……在淅瀝的雨聲中為災后現場筑起一道無形的防火屏障。
與此同時,由設計、施工、運維、保險公估公司組成聯合勘查隊,采用“無人機航拍+人工網格化排查”和“組件損傷快速診斷系統”,通過AI識別掃描技術,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全場損傷評估和61%受損組件的分類篩查,為后續搶修提供了重要依據。
材料主管 羅年春
盡管做了充分準備,但重建過程仍困難重重。材料主管羅年春表示:“原有型號組件已停產,需要與廠家協商重開生產線,材料供應相對緊張”,災后首批組件進場時間比計劃推遲了1個多月。臺風過后近三周,施工現場水、電、網絡仍處于癱瘓狀態。
為此,上海分公司緊急抽調煙臺項目與衡陽項目骨干力量支援,全體員工24小時輪班作業,并抽地下井水保障供水,在發電機持續不斷的轟鳴聲中,全員爭分奪秒趕工期,僅用3個月實現了全容量并網,彰顯了湖南建投人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鐵軍”精神。
03 化危為機,奠基未來
△現場修復后
“每一次災害都是技術的試金石,精準分類為打贏搶修戰役指明了方向。”謝偉在總結會上說道。重建期間,項目部按照“先供電后修復、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將現場350余人分為三個梯隊。謝偉帶領的第二梯隊創新采用“搶修價值-修復難度”評估模型,以優先恢復的2MW區域為“試驗田”,對受損設備材料使用四色物料標簽分類法:紅色(必須更換)、黃色(校正利舊)、藍色(拆除備用)、綠色(完好可用),為光伏陣列修復提供了標準化作業依據。
湖南安裝創新與智能建造研究院意識到“施工現場就是最好的實驗室”,迅速組建了一支18人的專項科研團隊,啟動《中國沿海平坦地區集中式光伏系統抵抗臺風的研究》科研課題,一邊收集災后數據,一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災后重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項目現場受損情況和復工復產全流程數據,將為研究課題提供切實支撐,也進一步推動了公司產學研深度融合。”研究課題團隊相關負責人說道。
通過對海南文昌光伏項目災后數據的持續開發利用,團隊構建了“科研-實踐-標準”轉化模式。在一年后的臺風“蝴蝶”中,項目卓越的防風表現有力驗證了該模式的實際應用價值,也為新能源行業防風抗災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海南文昌光伏項目與臺風的“遭遇戰”已成為公司“干一項工程,創一座精品”質量方針最生動的注腳,證明了唯有將質量融入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方能鍛造出經得起風雨考驗的精品工程。未來,湖南安裝將繼續弘揚“一流 創新 誠正 奉獻”的企業精神,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踐行優質履約的承諾,為客戶發展與行業進步貢獻“湖南安裝”力量。
Copyright ? www.hsldzd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湘ICP備2023000650號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417號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