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1-06 08:30:13
2024年12月31日,G6022醴陵至婁底高速公路三門樞紐至婁底樞紐段(下稱“醴婁高速”)以及S92茶陵至常寧(含安仁支線)高速公路(下稱“茶常高速”)正式建成通車。項目建設過程中,湖南建投集團組織旗下建投交建、交通科研院、交通國合集中要素資源,科學組織施工,全力攻堅克難,確保安全質量,在助力“交通強省”建設中充分展現國企責任擔當,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本期聚焦交通科研院。
2024年12月31日上午,湖南省茶陵至常寧(含安仁支線)高速公路正式通車試運營。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擔安仁支線的施工圖勘察設計任務,其建成通車結束了安仁縣不通高速的歷史。
S92湖南省茶陵至常寧(含安仁支線)高速公路與茶界高速、祁常高速、衡棗高速公路共同構筑泉州至吉安至南寧國家高速公路在湖南最便捷的東西向交通大通道。其中湖南省交通科研院承擔勘察設計的S23安仁支線段全長40.223公里,其建成通車結束了安仁縣境內不通高速的歷史,推動岳陽、益陽、常德、婁底、衡陽等長株潭外圍5市的環形交通進一步完善,助力“3+5”城市群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加快形成。
安仁支線段總體呈南北走向,起于茶陵縣境內,順接武深高速,與泉南高速公路交叉,設置平水樞紐互通與其進行交通轉換,跨吉衡鐵路,經株洲市攸縣,在安仁縣設安仁東互通和安仁連接線接八一東路,終于安仁縣華王鄉石壁村,新建華王樞紐互通與茶常高速主線相接。安仁支線段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度26.5米,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
綠色動脈:打造生態友好型公路
項目途經秀美的熊峰山下,旖旎的永樂江畔,沿途目光所及,麥浪翻滾、村舍錯落,設計始終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落實耕地保護措施,立足當地以農為基,以旅為翼的發展戰略,連續4km的稻田公園特大橋猶如一條飄逸的墨玉絲帶,靜臥在“疊疊麥浪影層層”的稻田公園,貫徹了“將公路輕輕放入青山綠水間”的全過程設計理念,為湘南地區文旅發展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數字賦能:打造科技智慧公路
平水樞紐互通是本項目實現與武深高速、泉南高速交通轉換的樞紐互通,該互通是在既有三岔T形樞紐互通的基礎上改造為變形苜蓿葉型式,在與多條高速相交的同時還跨越了吉衡鐵路,互通選型設計及交通組織相當復雜。設計時考慮到盡可能的降低對既有高速及相交鐵路干擾,利用TransModeler技術建立關于高速及周邊路網的交通仿真平臺,采集視頻監控、交通檢測器、聯網收費、手機信令等大數據分析實時交通流量,模擬保通方案并形成動畫,挖掘路網通行潛力,對可能造成交通擁堵的關鍵路段、節點進行針對性設計。同時,基于正向設計模型及交通流仿真分析結果,秉承“精準高效、永臨結合”的理念,直接在三維環境下開展交通安全設施正向設計,實時對接路網感知設備數據,通過仿真進行車輛位置推演及映射,對交通情況(流量、速度、服務水平)進行動態精準監測,并為后續管控應用提供底層數據基礎。
創新驅動:打造平安百年公路
針對茶常高速安仁支線K9+100-K9+330右側中型-深(厚)層滑坡處治工程,湖南省交通科研院勘察設計團隊克服滑坡體地形不利、斷層破碎帶構造不利影響、炭質巖水敏性高、巖土體強度低及地下水發育等不利影響,成功處治該處滑坡體,確保項目關鍵節點的安全。
勘察設計團隊“集思廣益,匠心獨運”創新性采用超長排水管+深層排水滲井+地表綜合截排水的三維排水方案,成功克服滑坡體地下水富集的難題,為后續加固處治方案的實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地表位移監測+深層測斜+北斗智能監測系統智能數字化監測系統的運用,為項目插上數字化眼睛,數字化監測平臺實時反饋現場動態,時刻守護項目建設安全。超長錨拉式抗滑樁結構的作為滑坡處治工程的定海神針為項目安全保駕護航。
行于途,不究終點,沿途皆風景。在茶常高速的建設過程中,湖南省交通科研院勘察設計團隊克服了地質復雜、氣候多變等重重困難,確保了工程的高質、高效推進,把創新、綠色、智慧、生態理念融入其中,打造出又一條匠心之作,以創新實干推進全省交通事業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Copyright ? www.hsldzd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湘ICP備2023000650號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417號
公眾號